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成果展示

科技人员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的模式和机制

2014-10-12  阅读:21834 

成果来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

获奖时间、类别:2014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主要获奖人:张海翔,杨林楠,李德轩,彭尔瑞,谢世清,杨金江,戴波

成果简介:

成果源于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 “科技人员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的模式和机制研究”,编号:2010GXS1D121。该项目自2008年开始前期筹备和实践,2010年立项,201312月通过验收。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的背景下,项目围绕科技人员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项目以实证研究为主,边实践、边研究、边创新、边总结、边推广,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通过调研提出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缺乏长效性、系统性、积极性,及主观性较强四方面问题;二是依据科技服务主体和运行机制,提出将科技人员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的模式分为政府主导的公益型、市场驱动的效益型、多元合作的协同创新型三种类型;三是设计并实践了"3+3"校县合作和"基层干部+创业人才"集中培训两种科技服务模式。

研究创新点是:对科技人员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的模式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类,围绕科技人员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发展,设计并实践了“3+3”校县合作模式和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基层干部+创业人才”集中培训模式。

研究设计的"3+3"校县合作服务模式,在剑川、会泽、马龙等县直接培训科技人员近1.7万人次,指导农户近8万人次,近三年年均新增经济效益2.4亿元;“基层干部+创业人才”集中培训模式在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应用,开展培训64期,培训学员13198人次。

撰写研究报告1个,发表学术论文16篇,在《中国教育报》和《云南日报》发表相关理论文章2篇,提交咨询报告14篇。新华社在《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了关于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基层干部+创业人才"集中培训活动的文章,获得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同志的肯定和批示。项目撰写的4篇决策建议,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被各级职能管理部门采纳。研究应用成果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70余次,在云南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