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成果展示

2017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云南地方猪肉品特性形成机理及其调控技术

2023-04-20  阅读:1781 

成果名称云南地方猪肉品特性形成机理及其调控技术

主要完成人(单位):葛长荣(云南农业大学)、贾俊静(云南农业大学)、赵素梅(云南农业大学)、陶琳丽(云南农业大学)、潘洪彬(云南农业大学)、黄英(云南农业大学)、荣华(云南农业大学)、张曦(云南农业大学)、曹振辉(云南农业大学)、高士争(云南农业大学)

成果简介:

在国家和云南省各类项目支持下,围绕云南地方猪肉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探明了云南部分地方猪种肉品质特性

   参照国际猪肉品质评价指标和方法,采用中国行业标准研究测定了云南地方典型猪种肉的物理、化学及感观指标,系统探明了云南部分地方猪种肉品质特性。发现了云南部分地方猪种具有肌纤维直径小、密度大、滴水损失小;肌肉总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肉色鲜红、滋味鲜美、香味浓郁等优良种质特性。

(二)揭示了云南地方猪种优良肉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

在探明了云南部分地方猪种肉品质特性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品种间影响肌纤维特性、肉品特性相关功能基因的时空表达调控机制,筛选出多个影响脂肪沉积、肌内脂肪沉积的功能基因,阐明了肌内脂肪和嫩度等主要肉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

(三)挖掘与鉴定了云南地方猪种肉品质特性相关的分子标记

克隆了乌金猪脂肪沉积相关功能基因的编码区全序列,挖掘和筛选了功能位点,鉴定了一批与云南地方猪种肉品质相关的主效基因及其分子标记,可作为我省,乃至我国地方猪种肉品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为我国多分子标记联合计算育种值在地方猪种选育中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立了地方猪种改善猪肉品质的分子营养调控技术

以揭示的分子机理为指导,结合动物营养代谢的基础理论,首次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系统确定了为获得最佳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品质的日粮适宜能量和蛋白水平。阐明了调控猪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营养代谢机制,建立了改善肉品质的分子营养调控技术。

本研究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在国内、外期刊共计发表论文64篇,累计引用次数为508,其中SCI收录14篇,累计影响因子24.061,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086SCI收录文章累计引用次数达235次;1篇英文文章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它引次数为25次;49篇论文被CNKI数据库收录,累计它引次数达248取得发明专利1项。培养了云岭学者、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各1人次; 3人次被遴选为云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晋升教授职称,2人晋升副教授职称。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博士研究生1人;多次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该领域构建了一支实力较强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对促进云南地方猪种的安全高效优质生产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